广西财多多财税服务中心
中国财税法专业第三方服务平台
纳税义务发生时的税务筹划,税法对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作了下列具体规定:
1、合同竣工结算的项目,规定发包人和建设单位结算工程价款的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的日期。
2、对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进行结算、工程竣工后清算的工程项目,发包单位与施单位与月份终了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为其纳税义务发时间。
3、根据工程竣工进度将工程划分为不同阶段,月末工程价款结算日为纳税义务发生时。
4、以其他方式结算的,以纳税义务发生时为工程价款结算日。根据上述规定,企业可以在合理范围内推迟工程结算时间,也可以在停止纳税的同时推迟纳税义务,从而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和取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2009年1月1日发布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新实施细则指出:“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性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价款。”
因此,在施工业务中,无论是施工单位提供的还是施工单位提供的,营业额都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其他材料和用电的价格,不包括施工单位提供的设备价格。施工企业在处理实际业务时,应尽最大努力使承包材料到位,以减少营业税,达到为企业节税的目的,减轻企业的税负。(推荐阅读:一般纳税人企业如何节税?财多多财税解析)
根据税法规定,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是否签订合同,适用税率不同。具体来说,如果双方签订建筑合同,所得税占建筑业的3%。相反,如果没有合同,则该税占服务业的5%。
可见,不同税率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的商机。因此,施工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尽可能地签订分包合同或分包合同,尽量降低税率。
近年来,随着职工收入逐年增加,个人所得税负担迅速增长,成为国家重要税源之一。另一方面,如何做好税务筹划工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仔细研究《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个人所得税筹划的总体思路应从注重收入标准、支付方式和收入平衡、减少名义收入、维持实际收入、再降低税率入手。
常用的方法有:安排工资支付金额低于允许税前扣除额,提高职工福利水平,减少名义收入,推迟或提前,约月工资收入水平,并尽可能长时间获得劳动补偿收入期,在同样的年总收入减少条件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所得项目不同的税收计算方法,实现法定节税的目的。
例如,假设一家企业在年底向员工发放年终奖。员工A奖金24002元,员工B奖金23980元。按每年一次性奖金计算,A员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4002*0.15-125)=3475.3元;B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3980*0.1-25)=2373元,两者的差额为22元,但税收差额为1102.3元,导致A比B名义上奖金高,实际上比B还少1080.3元。因此在实际发放过程中可以适度策划,采用多发几元月度工资,少发几元年终奖的形式来合理避税。
企业所得税是从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缴纳流转税后应纳税的税种。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企业所得税采取按年计算、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征收。预缴是保证税收及时均衡存放的一种手段。但是,企业的收入和费用只有在会计年度结束后才能全部计算。如果实际纳税周期通常是预缴的,由于存在问题,无法准确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少预缴的税款不应视为偷税漏税。因此,企业可以在前三个季度报告尽可能少的利润或无利可图的情况,这就可以推迟缴纳所得税,相当于获得无息贷款。
在计算税收时,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相关招待费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经营)收入的5%。然而,由于建筑企业商业招待费的持续增长,几乎每年都需要对商业招待费进行纳税调整。因此,在处理业务招待费时,一方面可以提前计划,另一方面必须控制,少交所得税。
许多财务人员认为印花税是一个很小的税,所以他们往往忽视了它的筹划。然而,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往往会签订各种经济合同,其中有些合同价值较大。例如,如果严格计算,应该缴纳的印花税数额是非常大的。因此,印花税税务筹划是必要的,其关键是确定计税依据。
我国印花税法规定了加工合同的计税基础:加工承揽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加工或承揽收入。如果是原材料受托人,加工成本和原材料金额在合同中分别记载的,应分别计算税金:合同按0.5‰的税率适用手续费,购销合同按0.3‰的税率适用。应附上两税的数额。如果总金额不计入合同,但混合在一起,税率会更高,将工作合同的总金额加到总金额中,并扣0.5‰的税。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可以计划以较低的税率签订合同,以节省开支。
虽然国家正在不断修订完善税收法律法规,税务筹划的空间也在逐渐缩小,但任何企业的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并不会完全消失,合理的利用将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良好的效益。
相关推荐:
财务外包公司的科学选择是从根本上避免外包合作失败,有效降低业务风险。中小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外包时,首先要了解外包公司的经...
2021-01-18